资管新规中的“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规定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的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
二是规定了不同性质的资管产品所能够采取的比例上限;
三是禁止各类资管产品的多层嵌套。也就是说,资管新规限制了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比例,并且不允许之上再套。
不是。
资管新规只是对于理财产品的宣传,以及报备有规定,没有涉及分级。
但目前降的政策下,分级基金确实基本上没有新发行的。
首先,从资金端来看,资管新规向上穿透了合格投资者。
新规中对于“合格投资者”的定义: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其次,资管新规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产品设计和交易结构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新规中规定,“重点针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多层嵌套、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统一的标准规制,同时对金融创新坚持趋利避害、一分为二,留出发展空间”,“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等。而这意味着此前市场上常见的“银行理财+私募基金”、“保险资管+私募基金”、“非金融机构+私募基金”等模式都将被禁止。
第三,资管新规向下穿透了底层资产,私募股权基金资金池运作被禁止。
资管新规明确“实行穿透式监管,对于多层嵌套资产管理产品,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第四,相关产业基金或将迎来发展机会。
资管新规中表示,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要求的领域。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支持经济结构转型,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率。
得先输入正确的密码进入到交易软件里,才能改密码。
2018年8月14日报道,随着市场流动性的释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不断走低。融360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5%,较6月份下降了0.05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下跌,并创今年最低收益水平。 融360数据显示,7月份,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76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4%,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221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3%,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763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7%,另外还有691款产品未披露收益类型。
从不同期限来看,7月份,3个月内理财产品233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8%,3个月-6个月理财产品440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5%,6个月-12个月理财产品390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2%,12个月以上理财产品51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8%。3个月以内短期理财产品占比为20.95%,较前一月下降了1.04个百分点。
对于收益率下跌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主要还是货币政策宽松,月初的定向降准和月末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都向市场释放了较大的流动性,市场利率不断创年内新低。 与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连续下跌不同,美元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较上个月上升了0.07个百分点,再创今年新高。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后期走势,融360分析认为,在6月27日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上,货币政策由之前的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变成“合理充裕”,这意味着接下来货币政策会继续松动,市场利率继续走低,银行理财收益维持下降的走势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今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上,央行强调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富荣基金预计货币政策上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状态继续维持,同时保持前瞻性预调微调,为应对内外不确定性,必要时流动性的充裕程度上会更好。
一级市场:发行加量,招标偏弱。
二级市场:债市继续震荡调整。
监管升级成趋势。上周银监会发布6号、46号文和53号文,提出治理银行套利、防控十大类风险和“四不当”整治,涉及银行各类资产。对信贷资产强调地产融资趋严,地方债务严控;对类资产提出控制回购,产品设上限,产品底层资产穿透;对理财重申16年7月理财新规各项规定;对同业业务严格监管,包括控制同业增量、穿透管理不得多层嵌套、治理同业空转行为。后续需要关注政策执行力度,若严格执行,金融去将带来资产价格调整。
等待监管细则落地。15-16年利率市场化带来银行息差收窄,倒逼银行扩张资产负债表套利,同业存单爆发式增长,催生地产和金融市场泡沫。近期监管开始不断升级,未来MPA考核和大资管新规约束表外理财扩张、同业存单监管约束表内同业扩张,资金流向将从表外回归表内、小行回归大行,资产配置将从高风险往低风险转移,利率债长期受益。但短期债市仍会面临资金面、监管细则落地带来赎回冲击风险,短期债市震荡、等待政策落地,上调10年国债利率区间3.1-3.5%。